男子每天五杯奶茶喝进医院,“不喝感觉浪费”!医生紧急提醒
最近,外卖平台“价格战”下,
奶茶低至几块钱。
有消费者表示:
现在每天两眼一睁就是喝奶茶。
因为优惠力度太大忍不住狂下单!
男子一天五杯奶茶喝进医院
近日,浙江的时先生每天“0元购”奶茶喝太多,一天喝四五杯奶茶,结果喝成三高和痛风。时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,这一次优惠力度太大了,不喝感觉浪费,喝了进了医院。
据媒体报道,上周末开启第二轮补贴大战后,多家外卖平台交出破纪录成绩单:美团发布战报显示,7月12日23点36分,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再创新高,达1.5亿。其中,神抢手单量超5000万单,拼好饭单量超3500万单。
7月14日,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,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创新高(不含自提及0元购)。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数在突破2亿基础上环比净增15%。同时,订单准时率稳定在96%。
据此前报道,在刚刚过去的周末,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新一轮的外卖补贴“战绩”,包括低价甚至是免单的咖啡茶饮。
有网友表示
“过度喝奶茶消耗健康,
受害者是每个管不住嘴的人”
医生:急性痛风发作的年轻人增多
有人喝到中毒躺进医院
外卖平台“大战”引发了全民狂欢,“打工人干瘪的钱包也实现了奶茶自由”、“每天睁眼就是满减”,网友纷纷下场“参战”,有些网友称自己一天能喝好几杯!然而,医生却在这场甜蜜风暴中看到了令人担忧的健康隐患——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正在通过一杯杯奶茶悄然逼近年轻人,一大波“石头人”正在汹涌而来。
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于水莲主任医师表示,近年来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痛风患者持续上涨,年龄越趋年轻化。“这两个月以来,我的专家门诊中痛风就诊患者明显增加,一上午接诊患者数量最高超过60人,痛风急性发作病例尤为集中。”
26岁的小徐跟不少年轻人一样,特别爱喝奶茶,每天三四杯,有时候还得再来几瓶碳酸饮料。一天,他感觉嘴里特别干,便猛灌饮料,可越喝越觉得干,同时,小便也增多,一天得跑十来次卫生间。小徐并没在意,直到他突然出现恶心、呕吐。以为吃坏了肚子的小徐这才前往医院就诊。
在温州市中医院急诊科,医生为小徐进行了常规检查,发现其血清葡萄糖高达21.6mmol/L,在排除消化系统问题后,转至内分泌科。该科主任、副主任中医师管子函为小徐安排了进一步的检查,她发现他此前曾在该院因为肥胖问题就诊过,现在的他体重80多公斤,已经轻了不少。当时小徐并没有糖尿病,但存在肥胖,并且有肥胖、糖尿病家族病史。经过小便以及血液等相关检查,他最终被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。
小心奶茶成分中的“痛风推手”
痛风是一个跟饮食关系密切的疾病,其中,海鲜、大鱼大肉、喝酒会引起痛风,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。但是,很多人并不知道高糖、碳酸等饮料可引起血尿酸升高。
糖浆/果糖:隐形的尿酸催化剂
网传某品牌奶茶配方中,一杯500ml奶茶普遍加入了20~30g糖浆/果糖。其中,糖浆也是果糖的主要来源。你们以为的少糖少甜,实际上仍然是糖分超标。进入人体的果糖在肝脏中代谢,会增加腺苷三磷酸(ATP)的分解,生成生成腺苷单磷酸(AMP),进一步分解为次黄嘌呤和黄嘌呤,最终转化为尿酸,导致血尿酸升高。研究显示,每周饮用含糖饮料(包括奶茶)250ml的人群,痛风的患病风险即增加4%。
植脂末:双重打击的元凶
植脂末,是一种以糖(包括食糖和淀粉糖等)、糖浆、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,添加或不添加乳制品、乳化剂等食品添加剂,经喷雾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粉末状或颗粒状制品。其制造工艺类似于奶粉,因此也被称为“奶精”,但与牛奶无关。植脂末用于制作奶茶,可提高奶茶的醇厚度和顺滑度。市售奶茶普遍使用的植脂末含有反式脂肪酸和磷酸盐。反式脂肪酸会加剧胰岛素抵抗,而胰岛素抵抗状态会抑制尿酸排泄;磷酸盐则与尿酸竞争肾脏排泄通道,形成“双通道抑制”效应。
咖啡因:被忽视的脱水效应
奶茶中的咖啡因含量不容忽视,可能比咖啡还高。早在2017年,上海市消协曾对奶茶进行过一次抽查,发现27家奶茶店51个奶茶品种中,都含有大量咖啡因。所有样品中,每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平均为270毫克,其中最高的为480毫克,相当于4杯咖啡(中杯美式)或8罐红牛。除了是打工人的续命配方,咖啡因还具有强大的利尿作用,导致血液浓缩,短时间内升高血尿酸浓度。对于已有尿酸结晶沉积的患者,可能诱发急性痛风发作。
小料:暗藏危机
广受欢迎的芝士奶盖,脂肪含量高达20g/份。其他小料,如珍珠、布丁等添加物常含有高果糖玉米糖浆,芋圆、紫薯等淀粉类配料在体内最终代谢均为果糖。一份500ml奶茶的总糖分可达60-80g,远超WHO建议的每日25g限量。
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龚雄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大量摄入奶茶会对身体带来损害。奶茶中含有大量糖分,容易导致肥胖、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等疾病;标榜“零糖”也暗藏甜味剂风险,影响代谢;奶茶中含咖啡因可能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。龚雄辉提醒,要控制喝奶茶的量和频率。
来源:19楼(my19lou)综合自齐鲁晚报、广州日报、温州日报、第1眼新闻、澎湃新闻、政知见、中新健康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